Friday, May 11, 2007

你,就是乐神!

 乐神——音乐的化身。当你的心灵全然地融入音乐时,你就不知其然而然地成为乐神。
  "我?"你一定会怀疑自己的耳朵是否听错了。那么我再说一遍:"你——就是乐神!"
  "哈哈,我是乐神?这人是不是有毛病啊?"也许吧,反正不是我有,便是……
  音乐——上界的语言,神秘而又神秘。大概是因为这缘故,音乐家被看作有特殊细胞的人。
  "我没有音乐细胞","我不懂音乐。"似乎欣赏音乐,享受音乐,必须掌握很多音乐知识,要学习高深的音乐理论,否则便入不了门,成为门外汉。于是,音 乐和人的生命割裂开了,音乐从人的生活中分离出去了。这种割裂,这种分离,已不知沿袭了多少代。可以说:整个音乐的历史,就是一部将音乐与生命割裂的历 史;一部将音乐与生活分离的历史;一部将音乐变成"音乐家"的音乐的历史。要返正,当然是困难的。而这个困难,正是来自于你自己。
  如果说,真有"音乐细胞"存在的话,那么这"音乐细胞"是每个人先天的,与生俱来的。你也许不相信,人和音乐的缘份,不是在出世以后才结下的,它早在 娘胎里就已经开始了。"这太玄乎了!"不。请试想一下:当你安详、宁静地蜷缩在娘胎里的时候,人世间的一切都是被隔绝的、未知的,但你的生命已经启动了。 这时候,你唯一能感受到的,就是母亲均匀、有力、和谐的心脏的跳动,"嗵—嗵—嗵—嗵",这就是最早的打击乐节奏的韵律。啊,你已经在享受"音乐"了。你 不承认?但它是真实的存在。所以:为什么"鼓"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?为什么人类对节奏最敏感?为什么节奏是音乐最基本的因素?究其根源,大概就在于此罢。 印度当代成道者奥修(Osho,1931~1990)这一真知灼见,揭示了音乐的最源头。你可以不喜欢音乐,但这绝不是因为你没有音乐细胞。就好像,你可 以不爱吃大蒜头、香菜,不爱吃鸡、鸭、鱼、肉,但不能因此说你没有味觉细胞一样。
  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,其实和我们没什么两样。如果要说不同的话,那只是他们还保持了人类某些本原的状态:歌舞是氏族或者村落的一项群体活动;歌舞是他 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。他们的"音乐细胞"没有被"文明"所抑制,他们对音乐的直觉,在自然生活状态中得到保护。他们打娘胎出世之后,便生活在歌舞之 中,并随着歌舞成长:学说话,学唱歌,学走路,学跳舞,几乎是同步进行。虽然他们当中有高、低之分,善与不善之别,但一样都能全然地融入。他们不知道 "法"。他们无需故作姿态,无需哗众取宠,无需考虑票房。他们只遵循一个原则:发乎自然,顺应自然,归于自然。他们个个都是乐神。
  而你、我和他们则不同。我们失去了那样的生活环境,满以为骄傲地生活在"文明"的社会里。如果不是出生在音乐的家庭,那么我们的音乐,便是从幼儿园、 小学、中学的老师那里过道的。除了唱歌,我们还要学习认谱、乐理。如果有兴趣、有机会,我们还可以读到许多"专家"编写的书,指导我们如何欣赏音乐;我们 可以听得许多"专家"开办的讲座,告诉我们如何欣赏复杂、高深的西方古典音乐。我们知道了,现在复杂的作品,有和声、复调、对位、曲式、配器等等学问;我 们知道了演奏艺术、声乐艺术、指挥艺术……我们越学,知道的知识愈多,而我们却离音乐本身越来越远。我们的"音乐细胞"麻痹了,我们对音乐的直觉,几乎丧 失殆尽。甚至,我们丧失了起码的思维判断能力。
  我们不懂营养学,不会烹调,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餐馆品尝山珍海鲜,美味佳肴。我们自己咀嚼,自己品,自己尝,从没有想到要请一位营养学家、美食家来指 导,这不照样吃的有滋有味。其实,吃饭的学问也很复杂。如果我们学了营养学,并带有营养学的头脑去吃,这将会出现怎样一种情况呢:呀,这维生素A、B、 C、D……味道真棒!哎,那脂肪、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,味道也不坏……还有微量元素、植物纤维……学问深的,脑子顿时会映出一连串复杂的化学分子式,—— 这顿饭我们还吃它干嘛,倒不如到药店买些维生素药片、保健饮料,其中还附有说明书。
  说起来,这像是笑话,其实享受音乐不也和享受美食的道理一样吗?只不过一是从耳入,一是从口入,但都需要通过自己去品味。好在营养学家、美食家没有写 一大堆书让我们学,没有吓唬我们:"你们不读这些书,就不会吃饭,"真是谢天谢地。
  
讲吃饭,这问题好理解。但听音乐,终究不是一回事——你还是不放心。这里,我为你介绍一位日本的业余爱好者池田大作。他是日本当代著名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。他不懂音乐理论,也没有读过一本音乐专著。他在《我的覆历》一书中,讲到他对音乐的理解:
  "音乐是一种直接同心情交谈的艺术。除了旋律,它排斥一切教条和理念。它没有文野雅俗之分。不论是交响乐还是协奏曲,不论是大众歌曲还是民间小调,只 要其旋律合我之意,它就是好音乐。它也没有东西方之分,只要能够在我心中唤起共鸣就是好的。
  "……在心灵交流方面,或许再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像音乐这样诚挚了,即使你想对它说谎也不行。它根本就不需要你去对它说什么,它也不需要你去遵循什么逻 辑,而且更不需要你去为了理解它而去做什么愚蠢的准备。它只需要你去倾听,这时,我们的心弦自然会与之产生共鸣。
  "尽管人们的肤色、语言、习俗各有不同,文化程度也有高低,然而,在音乐的魅力之下,他们的心灵与心灵之间也能获得沟通并引起共鸣。"
  池田大作已经说得很明明白白了。音乐就是这么简单,就是这么了然。"但是,对于一部音乐作品,理论家能讲出一套一套来,而我听了却啥也说不出"——你希望像理论家那样?
  唉,那一套一套其实是理论家的悲哀、理论家的愚蠢。我们接触音乐,靠的是感受、体验,听觉的觉知,而不是用语言思维去认知。而对音乐的感受、体验是因 人而得,不存在标准的答案。语言、文字,除了对作者的生平、创作的背景作些介绍之外,对音乐的本身,则完全是无能为力的。理论家尽可以拿一把"手术刀", 对着乐谱作肢解音乐形体的游戏,尽可以大"嚼"音乐的躯壳,虽然其味如蜡,但也津津乐道,啧啧有味,而实际上,他们并没有享受到音乐。我们不妨称他们谓 "外科音乐家"。真正得"道"的音乐家(不论是中国的或是外国的),在他们演奏、演唱、指挥、创作、感受音乐的时候,必定要抛弃头脑中一切音乐的和、概 念、技术、理论、逻辑、判断,和你一样——全然地融入。从欣赏音乐的角度来说,大家是完全平等的。
  请不要放弃你感受、体验音乐的权利,不要辜负自己天赋的音乐细胞。
  倾听,只需要倾听。静心地倾听,完整地倾听,无需任何解释地倾听,你的音乐细胞将被唤醒。
  只要你消除心理和知识的障碍,只要信任和坚持,奇迹终将会发生:你将被音乐融化,你将超越时空而成为"乐神"。

~ 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林友仁

2 comments:

Kar King said...

我也是很喜欢...
这篇sharing很有共鸣... 哈哈

-*hsin+ni*- said...
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.